讓“互聯網+”成為中國制造的助推器
“互聯網+”火爆了中國2015年經濟轉型年的同時,隨之而來的又多了一個“+互聯網”的概念。其實“+互聯網”與“互聯網+”本質上相同、相通,但從行文順序不同可看出,二者具體含義上存在差異。作為傳統制造業,我們經常問我們是要互聯網+還是+互聯網呢?在這里,我簡單談一下個人對于中小私企的幾個建議:
1、用“互聯網+”的思維來做“+互聯網”的事
互聯網+的思維是“客戶的體驗思維、平臺思維、創客思維”,但是我們要做+互聯網的事。作為傳統的中小制造業來講,想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到個性化定制,還是比較困難的。因為在傳統制造業中,絕大多數中小私企都是勞動密集型、重資產的行業,固定投入占比非常之高。資金投入倒不擔心,很多企業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原始積累,但是我們的人呢?不可能一下大換血。
因此,中國制造要用“互聯網+”的思維來做“+互聯網”的事,也就是說,中國制造才是本、才是根,“互聯網+”是平臺搭建,是助推器而已,中國制造如果要積極主動地與互聯網相融合,必將會促進中國制造業實現更好更健康的發展。
2、將制造環節“輕量化”
這個“輕量化”打了雙引號,意思不是說把工廠越做越小,而是要把制造工廠的這個環節在整個公司的運營當中把它“輕量化”。
一個企業運營的五大核心要素有:品牌、營銷、研發、制造、服務。我們原來只靠制造,只要接了訂單,把東西做出來就有人要,但是在現在的新常態下,我們還能靠原有的模式運作嗎?
我們朗歐企管正在實施駐廠咨詢輔導的企業中有好幾家是做門的,有個老板跟我說,十多年了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:銷量下滑,行業沖擊、競爭很大,我們的產能過剩嚴重。是的,企業在30多年的發展過程當中,積累了很多的問題,也培養了很多的競爭對手。
我們接著說“輕量化”是什么意思?在互聯網+的時代下面,要將制造環節輕量化,就是指要把我們的重點放在品牌的運營、產品的研發、客戶的服務上面,當這些做好的時候,也正是我們產品品質提升的一個過程,因為這個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前提。
我在10年輔導的一個辦公家具企業,前段時間我還跟那個老板探討這個問題,他非常注重將制造環節進行“輕量化”。現在他專門組建了兩批研發團隊,一批是對現有產品進行優化,回歸到產品上;另一批研發團隊,專門在網上銷售產品,提升用戶體驗,為此還專門組建了網絡公司。
我這里只是舉個例子, 我們很多企業就應該考慮怎么將制造“輕量化”。真正做得好的企業,比如蘋果,他把產品交給富士康做,而蘋果公司做品牌、產品研發、客戶的體驗和服務。
3、回歸到產品及服務本身
在我們現在信息發展非常快的時代,產品做得好,很快可以被人知道。 越是信息化透明的時代,越要注重產品的本身,好產品傳播得快,不好的產品做出來以后所產生的負面信息傳播得也很快。
作為制造型企業來講,我們不要浮躁。我跟零點咨詢的董事長袁岳博士溝通的時候,他跟我說了一句話:“張老師,你做的這件事很有意義,為什么?你在實實在在輔導我們的中小企業”。他說,互聯網APP是過剩的,我們只看到BAT,只看到超級課表,但是,我們沒有看到超級課表余佳文背后有好多個“小佳文”沒有了,BAT背后有好多個類似的聚合平臺也沒有了,再如現在的滴滴、快車、Uber……
APP是過剩的,在這個APP過剩的年代,我們該怎么辦呢?互聯網要有“品”,就是說互聯網要有個載體。就像飛機在云端飛,云端下面也要有控制中心,如果飛機在云端飛,沒有塔臺、航線圖也是不行的。
所以,互聯網要有品,互聯網無論怎么發展,無論怎么風生水起,最后它一定要有品;有人問“UBER有沒有品?”它的品就是車、司機、就是隨之而來整合的服務。
所以,我們要靜下心來把我們的產品做好,把我們的研發做好,把我們的市場運營做好,當你的企業發展良好的時候,你在朋友圈發個“我要融資……”,每天都會有人打電話給你。當然,前提是你的企業發展要好,管理要精細化,“互聯網+”、“+互聯網”只是中國制造的助推器。
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,免費學習管理課程
www.sytz6868.com 廣州市企業管理咨詢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