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給很多中小私企做管理咨詢時發現,特別是近兩三年大多數企業都反映訂單量減少了,還自我安慰說我們進入新常態了,是市場不景氣了,是大環境如此了,同行都沒什么訂單,我們企業在同行業當中還算好一點的了。但當我深入調研后發現,我們很多企業存在有客戶沒訂單的情況。
我曾給云南昆明的一家開了20多年的門企做咨詢時就發現了這個問題,2015年9、10月份訂單量驟減,這是一個以經銷商為主的銷售模式的企業。然后我就讓銷售老總將所有的客戶經銷商做了一個統計,發現經銷商有上千家之多,當然這個里面有很多不是專賣店。于是我就親自跟老板一起去經銷商走訪調研,這一調研發現了很多問題,其中總結了一些我們很多中小私企的共性問題,為什么有客戶而沒有訂單呢?筆者認為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。
很多中小私企都是從小做到大的,一般都做了十幾二十年,像這個門企已經在昆明做了近20年了,這也是我們很多中小私企的現狀。我們在辦企業這么多年的過程中,積累了大量的客戶,原來生意都還好,都是在家等客戶上門,現在進行新常態了,各行各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了,我們還在用等、靠、要訂單的方式,這顯然行不通了。 我們很多企業做了很多年,但可能這么多年合作的客戶都沒有跟老板見過面,企業老板也沒有實地去走訪過這些客戶。筆者在很多家企業調研發現,我們很多企業連最基本的客戶信息都登記得不是很全面,就更別提跟客戶的互動了。
所以我首先讓這個企業將業務員手上所有的客戶信息進行匯總,信息不全的要求打電話跟客戶確認,然后按客戶、按區域、按產品做統計分析,統計出每個客戶每一年的銷售額、提貨量;統計出每個大區每個月的銷售量;統計每款產品在每個客戶每個區域的銷售量;一統計出來,顯而易見,哪些是我們的A類客戶,哪些是我們的B類客戶、C類客戶就出來了,客戶的銷量走勢圖,區域的銷量走勢圖,和我們熱銷的產品是哪些就自然而然也就出來了!這個統計有些企業有,但是統計得很不全面。只有明確的數據統計分析,才能幫助我們做出好的銷售決策,找到我們的產品結構,才能避免有客戶沒訂單的情況。我們有了這么多的準客戶,甚至都是跟我們企業合作過的客戶,當我們總體面臨著產能過剩的時候,我們應當同我們的客戶一起成長,要幫助我們的客戶,要經常與客戶進行互動,要隨時了解我們的客戶訴求,這樣才能實時地了解客戶的需求,才能做到工廠與市場的有效銜接。當客戶、經銷商有問題的時候要第一時間協助解決或主動解決。現在都在提倡互聯網思維,其實互聯網思維到最后落地時一定是體現在對客戶服務的優劣上。在現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一定得加強對我們的客戶服務,這里的服務主要指的是我們要幫助客戶解決問題,共同進退。